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

夢想



夢想

記得年前寫過夢想這個題目,介紹的繪本是《不老騎士》。過了這些年,還想多講一遍夢想,相信感受體會也不一樣了。這次要介紹的繪本是《落跑老爸》和《我不想坐在椅子上》。

 

 《落跑老爸》
作者: 塔迦‧葛瑞
繪者:魯圖‧摩鄧 
譯者:張淑瓊
出版社:三之三

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

《鴕鳥樹》- 如何承受綿長、真實的痛苦?





《鴕鳥樹》這本繪本,是我在圖書館挖寶時發現的。乍看封面,心裡一陣恐懼:前面是一隻鴕鳥,背後襯著滿口獠牙的黑豹。鴕鳥的姿態像在跳舞,表情儍呼呼、蠻可愛的;相反黑豹的比例超乎正常的大,活現凶猛的表情和殘酷的眼神,讓人不寒而慄。這種意象強烈的繪本封面並不常見,也就讓我更想讀過明白。

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

《我的願望:天天不挨罵》




 
《我的願望:天天不挨罵

作者: 楠 茂宣  
繪者:石井聖岳
譯者:張桂娥
出版社:小魯文化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故事的主人翁是個老是挨罵的小男孩。在家裡跟妹妹玩遊戲,妹妹一哭他就挨罵。在學校無意中讓女孩受驚了,挨罵;跟別的孩子爭執,又挨罵。好心抱著流浪貓回家,再被罵。男孩越來越生氣,也很迷惘,想不透怎樣才能得到讚賞。他開始懷疑,自己是個壞孩子。到了許願節那天,男孩寫下自己的願望:「我的願望:天天不挨罵」他以為—定又招罵了,老師和媽媽的反應卻讓小男孩很意外。

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

《積木之家》



《積木之家》

作者: 平田研也/文、加藤久仁生/繪圖  

譯者:賴庭筠

出版社:張老師文化  




繪本《積木之家》改編自動畫,該動畫榮獲2009奧斯卡獎短篇動畫獎。



繪本有特有的表達方式和節奏,圖文必須配合得宜。動畫則以影像帶動,輔以音樂,營造氣氛。兩者的節奏和重點有別,以影片為藍本改編成繪本,難度極高。勉強為之,通常也只能成為斷章取義,或片段零碎的所謂「繪本」。

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

《致新人》



《致新人》
作者:大江健三

 ( 繁體版:《給新新人類》大江健三郎著 ; 賴明珠譯)

現在我正在讀大江健三的《致新人》,「新人」的意思是年青人。大江健三郎想跟年青人聊天,聊的話題很廣,其中一篇叫《撞頭的故事》,講述他童年時候經常把頭撞到橫樑上。那時候的孩子每天都要跟爸爸請安,他爸爸的工作室前有一根橫樑,他每天跑去找爸爸的時候,總要撞上那根橫樑,爸爸沒說什麼,但是連他自己都怪責自己,怎麼會每天也犯上同一個錯誤呢!他的頭真的很痛,而且他對爸爸那種近乎漠不關心的態度,心裡很不是味兒。後來他才知道,他的媽媽曾經跟爸爸認真的討論過,內容大致是這樣的: 


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

《我有理由》–不乖孩子恩物



《我有理由》–不乖孩子恩物

《我有理由》
文‧圖:吉竹伸介


吉竹伸介前作《這是蘋果嗎?也許是喔》,想像力滿分,把一個蘋果變出千萬花樣,真精彩。《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》主軸是自我認識和介紹,主線較平淡,但細節處處見幽默。要說幽默,作者的畫風畫功必記一功,他筆下活現了媽媽的白眼(明知孩子在亂講但不欲拆穿的無奈表情)、小男生的不修邊幅模樣和他們的無聊相 (大部份男生都會天然呆,他們大概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),還有小男生作了糗事的窘態 (有點羞羞的又很想裝沒事的樣子)。吉竹伸介細膩又輕鬆的表現出男孩真實的一面,這種功力,在他的新作《我有理由》裡,更加突出。

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

《Nate the Great》



Nate the Great

這次談的是一套英語reader 系列,字量相對繪本來說比較多,圖畫也只是插畫的性質。要把孩子帶進英語的世界,首先要引發興趣,程度也要配合,缺一不可。 Nate the Great》的內容主要以短句組成,簡單清晰。主角是個以偵探自居的小男孩,每每接獲鄰居朋友的案件,展開調查行動。不要以為偵探查的案件一定是兇案劫案,Nate查的都是看似芝麻綠豆的小事,但隨著他一步步追查探問,一步步推理假設,一步步解開疑團,卻又十分好玩有趣。
 
小學雞探案中,各人性格鮮明,像是Nate 聰明得來有點自大,自稱Nate the Great,但極有責任心,每次出門「公幹」前,必給媽媽留一張字條 (偶爾也會串錯字,哈!)Nate 的鄰居 Rosamond 是個奇怪的女孩,故事系列中曝光率很高,她愛貓若狂,試過因為愛貓不見了枕頭套,夜半致電 Nate 請他幫忙,也試過邀請全鎮的貓到她家開貓派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