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

《致新人》



《致新人》
作者:大江健三

 ( 繁體版:《給新新人類》大江健三郎著 ; 賴明珠譯)

現在我正在讀大江健三的《致新人》,「新人」的意思是年青人。大江健三郎想跟年青人聊天,聊的話題很廣,其中一篇叫《撞頭的故事》,講述他童年時候經常把頭撞到橫樑上。那時候的孩子每天都要跟爸爸請安,他爸爸的工作室前有一根橫樑,他每天跑去找爸爸的時候,總要撞上那根橫樑,爸爸沒說什麼,但是連他自己都怪責自己,怎麼會每天也犯上同一個錯誤呢!他的頭真的很痛,而且他對爸爸那種近乎漠不關心的態度,心裡很不是味兒。後來他才知道,他的媽媽曾經跟爸爸認真的討論過,內容大致是這樣的: 


媽:他經常這樣撞頭,我擔心他的智力會受影響。
爸:他撞得多了,就會培養出預視撞頭的能力。人年紀越大,身體越高大,偏偏撞頭的情況就越少。
媽:那你叫他不要跑呀,不跑就不會撞了。
爸:他天性喜歡跑,我叫他不跑,有用嗎?
媽:那你至少告訴他那裡有一根橫樑呀!
爸:難道他不知道那裡有橫樑嗎?

作者媽媽的反應是一般媽媽都有的,她問的問題也是大部份媽媽會問的。她的嘮叨最後不得要領。反觀作者的爸爸,雖然我不太認同他的「不處理」方法,但也得認同他真是非常冷靜,而且很有智慧。他相信人會在重複的錯誤中領悟,從而改善,他堅信兒子總有一天不會再撞到頭,而且他有靜觀其變的耐性。他尊重孩子的天生特質,讓孩子跑。要是把這種特性抑制,也只能達到一時的效用。長遠來看,他還是會跑的,只是不在你面前跑吧了。強行把跑的欲望壓下去,不能釋放的能量會跑到哪裡去?孩子心中的活力會否也被一拼甩掉呢?順著孩子喜好和特性來教育, 也是我追求的教育方向。我認為作者的爸爸真是個智者。另一方面,作是個幽默的人,他說他長大以後能好好的寫小說 (大江健三郎是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),可能和撞頭的經歷有關,讓他培養出預視故事發展的能力。

這不是童書,卻為教養帶來深刻的思考。我們的孩子,有的喜歡畫畫,有的喜歡講話,都是天性使然,希望爸媽都能拿出多一點耐性,創造多一點空間,讓孩子發展自我,不用全天候活在「育成社會人材的模具」裡。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