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

《這個節日是春天》- 一破一立的險棋



《這個節日是春天》

作者:黃雅文
繪者:馬新階 
出版社:木棉樹



「青蛙媽媽睡醒了,呱呱呱呱呱叫,青青的楊柳隨風飄,地上長青草,小鳥在歌唱,春天來了,春天來了!」

這歌你也會哼吧。我們從小到大,也被教育春天是和暖美好、萬物生機煥發之時。即使香港的冬天不太冷,春天仍可以看到枯樹,潮濕的天氣教人生厭,我們還是噤聲,不敢刺破這美麗的圖畫,不敢挑戰這典型的印象。最進取的,也是在論述春天的時候,加上一個註腳:香港的春天比較潮濕。就這樣了。

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

《不要,就是不要!》- 拒絕的必要




《不要,就是不要!》

作者:克勞蒂‧史坦奇
繪者:巴如克斯 
譯者:劉清彥
出版社:三之三


《不要,就是不要!》談的是拒絕的心態。故事的主人翁是一頭小狼,心腸好來者不拒,一天他受夠了,決定要在日落前學會說「不要」。他在鏡前練習了很多遍,然後出門。

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

《獨眼貓》



《獨眼貓》

作者/繪者:片山健
譯者:林真美
出版社:青林

 以普遍的審美標準來衡量,片山健的畫肯定算不上美,但它有一種神秘的魅力,一下就攫著了我的目光。一眼看上去,片山健的話有點像孩子塗鴉,筆觸和用色十分大膽,很有孩子想到就畫、一氣呵成的味道。以貓為主角的繪本很多,大都描繪出貓兒可愛的模樣。片山健卻偏要畫一隻有缺陷的貓,疤痕像真度十足。這還不夠,在某些畫面中,他連貓的屁股也要清楚畫出來。這種呈現,在繪本中可是非常特別的。

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

繪本製作的神秘面紗



剛讀了土井章史先生的著作,書名叫「少兒繪本教程」。這不是繪本,是教導如何製作繪本的教程書。這書之所以有趣,在於製作繪本的過程,一向給人無限神秘的感覺。是先有圖再加文字,先寫文字再配圖,還是一人必須分飾兩角?編輯又憑什麼來判斷繪本意念的好壞?怎樣的繪本才可以受到商業出版商的青睞?繪本的草圖是什麼?在整個過程中起了什麼關鍵性的作用?這本書將為讀者掀起層層神秘的面紗。

 

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

《承諾》- 從物質到精神的追求


《承諾》 (The Promise)

作者: 妮可拉‧ 戴維斯 
繪者:羅拉‧ 卡爾琳 Laura Carlin
譯者:馬尼尼為
出版社:維京 



 女孩生活在一個冷酷、艱苦又醜陋的城市裡,她為了生活,當上了小偷。故事的高潮和轉折點在女主角打劫老婦人一幕。她要搶掉老婆婆手中的袋,老婆婆不肯放手,跟女孩說:「如果你能答應我種下它們,我就放手。」女孩只一心要把袋弄到手,就敷衍的答應了。回家以後,女孩發現袋裡裝滿了橡樹的種子,她信守承諾,開始到處播下種子。城市的面貌得以改觀,城市裡生活的人也變得開懷了。女孩帶著種子,到更遠的地方去播種,卻又遇上來搶劫的小子。她也依樣葫蘆,要小子承諾把種子種下。

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

《斷嘴鳥》- 繪本帶來的心靈震顫



《斷嘴鳥》
作者: 納桑尼.拉胥梅耶 
繪者:羅伯.英潘
譯者:劉清彥
出版社:道聲出版社

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

《完美小孩》- 打在爸媽臉上的一大巴掌

《完美小孩》

作者: 艾可菲 
繪者:馬修莫德
譯者:賴羽青
出版社:格林文化



《完美小孩》是艾可菲 馬修莫德合作的作品。觀乎前作《醫生,你好!》,幽默輕鬆的畫風、抵死諷刺的文本,已可預期。只是沒有預料到,這是打在父母臉上大大力的一巴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