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

有聲書的實驗

 對讀有聲書,我一向抱有懷疑的態度,總覺得自家跟孩子讀,可以互動,可以配合步伐,總比機器發聲好吧! 於是,過去的幾年,都不曾使用過有聲書。每天跟他們讀故事書,英文故事原文讀過後,總怕他們不懂,隨即送上中文翻譯。但結果是,孩子認定了這是個套餐,漸漸倚賴了中文翻譯來了解文意,忽略了從原文中推敲、猜想、聯想,就像我們看外國電影依賴翻譯字幕一樣,聽力不會有什麼進步,而且英語部份過耳即忘,零零碎碎記著的只是中文翻譯的語句,或一些很搶耳的 catch phrase. 孩子依賴中文翻譯的問題日漸浮現,正在苦惱躊躇的時候,慈姑娘借了這本書給我看:《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》


 
這書的作者廖彩杏是位英語教師,孩子出生以後在家帶孩子,偶然的情況下買了些有聲書在家播放給一對當時五歲的孩子聽(是龍鳳胎啊)。她奉行不問不考的原則,每天三次在家中播放英文有聲書,原文故事書則放在孩子能及的地方,也不強迫孩子一定要對著書本文字正經兮兮的讀。定時定量,每星期換幾本書,也不附中文解釋,最初好像沒什麼特別,沒多久孩子開始自己翻閱圖書,後來更脫口說出書中的內容。

作者使用的紀錄單,聽了就畫個小勾。

且看作者總括計劃執行五年的成果:
「聽有聲書的第三年,女兒輕鬆讀完《The Chronicles of Narnia》全套7本。
聽有聲書的第四年,兒女熟知 paleontologist (古生物學者) claustrophobia (幽閉恐懼症)oviparous (卵生)viviparous (胎生)…等名詞。
聽有聲書的第五年,兒女開心地閱讀霍金撰寫的少年科幻小說《George’s Secret Key to the Universe》、《George’s Cosmic Treasure Hunt》」

是不是恨得牙癢癢呢?我是。正值孩子依賴中文翻譯的問題日趨嚴重,加上始終是雙職家長,回家已晚,處理日常瑣事後,沒多少時間共讀。不如試一下聽有聲書吧,希望可以找到出路。

計劃至今兩個星期,用的不是書中推薦的書籍,反而是恩祈、恩臨早已熟讀的故事書。時間尚短,根本不期望有什麼效果,只是每天三次的進行。可能是因為孩子對內容熟悉吧,沒多久他們就拿著書看起來。一個星期左右,哥哥脫口說出其中一本書《Llama Llama Red Pajama》中的一句: Llama mama Run Run Run! 還擺出跑得很快速的姿勢。起初他們還會追著我要中文的解釋,我堅持說:「你們聽吧!這是英文書,不講中文的了。」播有聲書大概一個星期後,他們不再要求中文翻譯了。連我跟他們讀其他故事書的時候,也沒要求。一直擔心的問題竟然迎刃而解,真的喜出望外。

第二個星期,換了幾本書,其中一本是《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》,是 Maurice Sendak 的經典作品。只讀文本的時候,恩祈恩臨已經十分喜歡。其中一段是主角跟野獸開始狂野的吵鬧 (And now, let the wild rumpus start…….. Now Stop.) 我讀的時候,只叫出了幾聲音效來模擬吵鬧的景況,但有聲書就精彩多了,加插了很狂野的音樂,他們兄弟倆都期待這段的來臨,瘋狂起舞,到了 “Now stop” 的一句,他們又會忽地停止,加上一個暫停的手勢。沒有比這更能表達出狂野吵鬧的意思了。這正好呼應《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》作者的說法:「專業錄製的有聲書,不但聲音表情豐富、節奏掌握得宜,而且情緒營造恰當,完整傳達語言的精緻內涵。」

我自己也是以語言作本科的,但始終是傳統教學系統中成長,總擺脫不了英語要逐字逐句的學、正經研讀般學、文法一定要學。但有聲書的實驗,給了我信心,讓孩子輕鬆學好英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