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

孩子的異與同 - 《孩子是什麼?》和《小孩子的夜晚》



孩子的異與同  -  《孩子是什麼?》和《小孩子的夜晚》

孩子是什麼?即使當上父母多年,也很難快而準的答上這道題目。

你晚了回家,寶寶睡著了,你挨近一點看,孩子睡得多甜,天使般的臉。對!孩子是天使。

你下班回家,累極了,一開門看見兩兄弟爭奪玩具,大吼大叫,怎麼說也不放手。對!孩子是野蠻人。

那麼,孩子是天使,還是野蠻人?孩子如此飄忽,我們看到的好像都是一麟半角,得不出個全貌。如果真的要答,我會說孩子各有不同的性格、喜好。有些文靜、內向,有些好動、吵鬧。此為異。孩子也有很多共通的特點,像是對事物的好奇、抱有公義平等的價值,還有生之勇氣 (有關「生之勇氣」的詳述,可以參考林真美的作品《在繪本花園裡》。) 此為同。

這次我想介紹兩本書 –《孩子是什麼?》和《小孩子的夜晚》。

先是「同」,《孩子是什麼?》描述一些孩子的共同特質,十分到位。讓我讀的時候不禁驚嘆:「對,這就是孩子啊!」。再來「異」,《小孩子的夜晚》生動的描繪出不同的孩子在夜裡的舉動,總有一個跟你的孩子相似。


《孩子是什麼?》
文‧圖:碧翠絲‧阿雷馬娜
譯:黃又青

 
以下這幾句,我覺得特別有共鳴: 

「孩子是小小的人。
然後,一轉眼,他就長大了。
不知不覺,他就改變了。」

「孩子就像海綿一樣,
他們會把每件事情都吸進去:
緊張、不好的想法,還有別人的恐懼。
雖然好像忘記了,
但是,那兒事情偶而還是會浮現出來,
可能就在看一本書的時候。」
 
「他們也會因為小小的事情而感動,
例如:一道陽光和一片雪花。」 
 
     
《小孩子的夜晚》

文:Lucia Panzieri
圖:Samantha Enria
譯:王柳  & 林玎玎
 


這書是木棉樹出版社的出品。一直很欣賞木棉樹的書,尤其是在翻譯方面,她們棄用公式、安全的書面語,大膽採用不大正規,但貼近生活,讓讀者有感受的生活語言。像《小孩子的夜晚》這個書名,別家很有可能安全的把它譯成《小孩子的晚上》。「晚上」,跟「夜晚」的意思相去甚遠矣。「晚上」感覺沒有多少想像空間,晚上就是睡覺嘛。「夜晚」不同,感覺可繽紛多,可以有不同形態的「夜晚」生活。這書就展示出各類型孩子的夜晚怎麼過。


以下有沒有一個,是你的孩子?

 
「同伴特別多的擠在一起睡。」


「有的害怕大風吹,有的半夜去捉鬼。」
  
「有的睡着睡着,想喝水。」
 

「有的溜到大床上,一臉幸褔的睡。」

讀了一大堆,還總結不出孩子是什麼?不要緊,回家好好抱著你的孩子,就是最實在的感受……趁他還偶而讓你抱抱。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