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人剛到過台灣旅遊,短短的四天,近近的台北,對我們來說,卻是一次冒險。
畢竟是頭一回帶著兩個孩子出外,收拾行李的時候格外緊張,盡量設想他們可能有的需要,務必要帶齊所需物品:他們出汗多嘛,多帶汗巾,結果剩下二十多條乾淨未用過的汗巾帶回香港,白拿;怕他們要換衣服,給他們帶了很多上衣,結果是走來走去太趕急忘形了,日間根本沒有停下來換過衣服,又是白揹。帶了十多片紙尿褲,怕恩臨在外找不到廁所,事實是小鬼忍功一流,預報準確,好像只用了兩片。還有那半罐奶粉,以為恩臨每天早晚一瓶,花光就不用帶回去,怎料玩得太累了,不用喝奶就睡著了,現在還戒掉了臨睡前的一餐奶。都是白扛。
詳細計劃了每天行程,結果一到步,就給打亂了。本想去台北故事館,怎知一問之下,已經關館,只好作罷。還有颱風 - 雖然身在台北,風雨不大,但從當地電視上看到它的威力,為安全計,放棄到九份十分的行程。本來擠得滿滿的行程表,空出了一片,加上孩子不時叫累(要抱)、喊餓(要吃)、嚷著拉肚子(要回酒店用廁所,但通常是假警報),其中兩天只圍繞酒店附近的街道閒逛。這種安排,竟然有一種流浪的期待,難得的愜意稱心。
本想去的台北故事館關了,順口問了路邊小食店的老闆有什麼博物館之類的。原來沿路一直走,就是台灣國立博物館,很近。剛好那裡有個「遇見大未來 - 地球環境變遷特展」,是文建會辦的,展出好多動物標本,很適合孩子看。
恩祈恩臨看著高兩米 多的北極熊標本,開心得哇哇叫的時候,我發現館內其他的孩子都很安靜,大多是當地學校組織來的。他們都很有耐心的慢慢逛,都沒有大呼小叫。最嘆為觀止的一幕,是一個幼教老師,帶著十幾個大概三歲的幼兒,孩子們穿著校服,背包上還寫著「古典托兒所」。你沒聽錯,是一拖十幾。如果是香港,沒有兩個老師,加幾位家長義工,才不會帶十多隻小怪獸出動。那十幾個幼兒,沒有走散,留心的聽老師講解。後來我們在捷運站再見面,老師帶著那班小鴨,走樓梯下捷運站,小鴨子站在一旁,耐心等老師到票務處買團體票,我們排在老師的後面,她輕鬆悠然,沒有嘮嘮叨叨的唸學生,也不像香港老師家長如臨大敵般。買完票,一堆鴨子跟著慢慢走。
在香港,任何商場裡總會找到一條兒童名店街, 兒童服飾、鞋、益智玩具、嬰兒用品、兒童樂園,一應俱全。路上、巴士上你總會看到幾個嬰兒奶粉廣告,告訴你喝了他家的奶粉便可「增進孩子智力」、「成就孩子未來」之類,還有大大小小補習社的廣告。但在台北,除了大百貨公司,像新光三越之類,街上好像沒有什麼兒童物品的專賣店。站前地下街有賣孩子鞋的,但只寄在賣女裝鞋子的店裡,放在其中一個架子上。街上也好像沒有見過打扮入時的日韓系潮童,也沒有穿公主裝高跟鞋的小女孩。當地孩子都蠻樸實的。沒有亂跑、沒有尖叫,也沒有大哭,就靜靜的生活。
我不禁想,是不是我們都太著重「培養孩子」,要他們有學問、有品味、成中產、有競爭力。所以我們把焦點都放在孩子身上,每個孩子都成了明星,享有家中最多的資源,上興趣班,穿得很炫。台灣人的著眼點,可能只是「教好孩子」,教孩子好好生活,踏實的融入社會,學習做負責任的人。
跟著當地人有秩序的進入捷運車廂內,抱著孩子,被讓座到博愛座時,感受到當地對老弱、孩童、孕婦的關懷,不禁想起自己幾年前頂著大肚子在巴士上,從樂富一直站回屯門去的辛酸。也想到那些帶著孩子衝紅燈,不顧交通安全,趕著去上興趣班的父母。
台灣人的教學方法,我無法在短短四天的旅程中了解,但在當地聽的幾句話,卻讓我感悟很深。恩祈在往捷運站的樓梯上哭鬧,我忍不住罵「唔好喊」「好醜怪,人人睇住你」之類的話。旁邊一個阿姨走過,說:「小弟,別哭了,勇敢、勇敢!」你看,我只想他停止哭鬧,別帶來麻煩尷尬,人家卻寄語孩子要勇敢。當媽媽的我,該好好反省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