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媽讀書會(第一回聚會): 中國風繪本
在這個急速的城市,家長每天都在趕忙,下班後還要忙孩子的,能坐下靜靜閱讀,是件奢侈的事。這個晚上,卻有一群熱愛閱讀的家長,聚在一起慢讀、分享中國風繪本,情景實在讓人感動又鼓舞。
《中國風繪本》這個題目,著實是個很大膽的選擇。參加的爸媽也反映,在公共圖書館很難找到這類繪本。這次我們選定了幾位比較有名的中國繪本作家,包括熊亮、保冬妮、梅子涵和曹文軒。除了熊亮的書在香港比較普遍外,其他三位作者的書也很難找到。即使不夠普及,卻很值得探討,讓有心人一同探索中國繪本這片新天地。
我們推薦的書目如下:
1) 小石獅 - 作者:熊亮
2) 年 - 作者:熊亮
3) 灶王爺 - 作者:熊亮
4) 兔兒爺 - 作者:熊亮
5) 京劇貓- 作者:熊亮
6) 北京小時候 (四本) - 作者:保冬妮
7) 元宵燈 - 作者:保冬妮
8) 小青花- 作者:保冬妮
9) 走過小木橋 - 作者:梅子涵
10)外婆,你好嗎?- 作者:梅子涵
11)樹葉與小鳥 - 作者:梅子涵
12)迎面駛過 - 作者:梅子涵
13)我的故事講給你聽 - 作者:梅子涵
14)羽毛 - 作者:曹文軒
15)痴雞- 作者:曹文軒
16)菊花娃娃 - 作者:曹文軒
17)天空的呼喚 - 作者:曹文軒
18)第八號街燈 - 作者:曹文軒
2) 年 - 作者:熊亮
3) 灶王爺 - 作者:熊亮
4) 兔兒爺 - 作者:熊亮
5) 京劇貓- 作者:熊亮
6) 北京小時候 (四本) - 作者:保冬妮
7) 元宵燈 - 作者:保冬妮
8) 小青花- 作者:保冬妮
9) 走過小木橋 - 作者:梅子涵
10)外婆,你好嗎?- 作者:梅子涵
11)樹葉與小鳥 - 作者:梅子涵
12)迎面駛過 - 作者:梅子涵
13)我的故事講給你聽 - 作者:梅子涵
14)羽毛 - 作者:曹文軒
15)痴雞- 作者:曹文軒
16)菊花娃娃 - 作者:曹文軒
17)天空的呼喚 - 作者:曹文軒
18)第八號街燈 - 作者:曹文軒
爸媽讀書會統籌的四個成員,各自選自己的心頭好繪本作慢讀分享。大家再就著內容、畫風等分享自己的看法。
1) 小石獅 - 作者:熊亮
熊亮的作品,總是帶點幽默。一隻炯炯有神、威武無比的石獅子,擔當小鎮的守護神。原來他個子比貓還小。面對人面變遷,見盡世情,小石獅卻特別重情,每個人、每件事他都記得、懷念。想起故人時,忍不住笑著流淚。那種樂觀面對傷痛的堅韌態度,讓人動容。孩子讀《小石獅》,會笑他的自誇。成人讀起來,卻又嘗到他的無奈。熊亮的作品,既有童趣,也不失深度,值得玩味。
2) 北京小時候 (鐵門胡同) - 作者:保冬妮
保冬妮與其他三位的作品風格略有不同,即使講述一些中國問題的故事,也總是帶著美好的願景,感覺較為童話;而由於幾本繪本的繪者都不同,風格亦不統一。
《鐵門胡同》是「北京記憶小時候的故事」系列四本書其中一本。故事關於老婆婆小英子回想小時候居於鐵門胡同中的生活,生活雖不富庶,但睦鄰關係良好,大家相敬如賓。胡同的遠景和近景交替,帶著讀者一幕幕看著小英子記憶中那一年發生在胡同裡的故事。突顯出最後,小英子年華老去,胡同亦已消失的無奈。
由於故事背景大約在民初,繪者亦用心地呈現當時的一些小細節。不過由於一套四本,繪者各有不同,似乎未能充分顯示出那種時代變遷、胡同不再依舊的無奈。
同系列的另外三本分別是:《跟著姥姥去遛彎兒》、《小金魚兒》、《水牛兒》。
3) 痴雞- 作者:曹文軒
我很喜歡曹文軒的作品,他的繪本普遍很有故事性和電影感,故事多反映人生,但又總帶點愁思和無奈。
《痴雞》是一本以水墨畫作插圖的繪本,故事描述一隻黑雞想要當媽媽,為了要孵小雞,黑雞不吃不喝,也不再下蛋,一見蛋便想孵,一見小雞便用翅膀蓋著,進入痴迷狀態。
主人為了讓黑雞清醒,用盡各種殘忍的手段對待:先是用趕用打;然後又重覆把牠拋入空中再掉進河裏 ;最後甚至用襪子套著黑雞的頭,把牠放在晾衣服的鐵絲上,讓黑雞在恐慌中站了半天…..故事的結局是黑雞帶著一群雪白的小雞回家,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。
故事也描述到小主人瓜瓜對黑雞在情感上的變化,由最初對牠的同情和支持,到中段開始幫忙爸媽去驅趕黑雞,到最後恨牠的痴傻。
純黑色的插圖已給人很深沉的第一感覺,看完故事後更讓人覺得震撼和心寒:一隻母雞只是想要當母親,卻換來各種殘忍手段的對待;不期然讓人有很多的聯想,我們對理想的追求,是否也會遭到反對者百般的阻撓?故事在反映甚麼樣的現實?
4) 迎面駛過 - 作者:梅子涵
馬路上迎面駛過的那輛巴士,路線號碼是多少?司機的長相如何?這些或許也是微不足道的事。但在我們生旅途中,又有否錯過了一些人和事?我們曾否為這些「錯過」感到惋惜?
故事以作者第一身角度,寫出自己在十三歲那年從上海獨自回到安徽的家鄉渡歲的經過。作者在姑母家中渡歲,並寫信把自己回鄉的事告訴當時正在農場進行勞動改造的父親。
新年過後,作者又獨自從安徽返回上海。作者的孤寂和在姑母家的熱鬧營造出強烈對比。作者回到上海的學校後,收到姑母的信,得知父親曾回鄉欲見自己一面,可惜父子倆最後也緣慳一面。故事最後分別描寫了父親因看不見兒子的傷心,以及作者未能看見父親的無奈,這是一種不能言喻的「錯過」,更是一份濃厚的父子情。
作者回首兒時往事,表達了與父親之間的濃厚感情,也從中領略生命的苦與甜。在成長後,作者對生命中的苦難有另一番體驗,表達了對生命的正面和積極態度。
慢讀過後,是自由閱讀的環節。參加者可以自選喜歡的繪本,靜靜閱讀,然後再作分享。不同的讀者,可以讀出完全不同的角度和視野,也藉著交流,讓大家對繪本有更深入的理解。以下是一次很有趣的分享:
● 《灶王爺》裡的奶奶是個左撇子。家人吃飯時用的杯子,像是西式餐酒杯,稍嫌有點西方,不像是中國農村家庭的家庭用品。
● 《京劇貓》裡面長的好看的貓能當主角,沒花紋的貓則只能當觀眾。孩子可能會因此覺得外表比實力重要。
● 最初,幾位統籌成員也覺得《第八號街燈》沒有多少中國味。但一位參加的家長認為這繪本很有當代中國的感覺。原來書中帶歐陸氣息的街道,正是中國城市的小資特色。這麼一說,真啟發了我們的思考。中國繪本原來不是一味的「龍」、「紅色」和「磚瓦」。故事看似沒有故事性,卻帶出了在城市裡,貧的、富的心靈也很寂寞。
準備的最初,大家對中國風繪本都沒有多大概念。中國風大概是中國作家的作品吧。或許是滲進了水墨畫或剪紙等藝術風格吧,又或是內容有關龍和傳說之類,或是兩者皆是。但經過讀書會的細讀和討論,我們才發現中國風繪本可以有不同的面向和層次。就內容而言,有些真的非常中國,像《灶王爺》、《京劇貓》和《北京小時候》,但也有些繪本的題材設定很普及,像是《菊花娃娃》和《天空的呼喚》。至於畫風,跟我們「很中國」的想像也大有出入。當然,其中有一些是比較像中國畫的,像是《痴雞》,但也有很多看上去一點也不中國,像是《天空的呼喚》、《羽毛》等。中國繪本,原來不拘一格。
讀書會接近尾聲的時候,Kenny跟我們分享了一些中國兒童出版市場的發展狀況。原來現在每年有四千本童書在國內出版,但只有兩成是原創作品,其餘都是從外國買版。原來童書作家每年收的版稅可以大得驚人。國內出版社正積極發展原創繪本市場,主要是找有名的作家來寫繪本,但繪者似乎還未追上水平,有時會出現同一繪本內畫風不統一的毛病,《菊花娃娃》就是一例。Kenny還介紹了幾位主題作者的背景,例如曹文軒是小說家,同時也是編劇,所以繪本的文字會比較精煉,也很有電影感。多了解市場資料和作者背景,有助解讀繪本,讓我們讀得更深更多。
我們都很享受這種「純粹」的讀書會,大家聚在一起細讀繪本,分享和交流所知、所思、所想。就跟我們爸媽讀書會的初衷一樣:
這不是講座,
也沒有專家傳授技巧。
只有愛閱讀,
愛繪本的爸媽,
尋找親子閱讀路上的相伴的知己,
然後,一起探索我們未認識的繪本國度。
也沒有專家傳授技巧。
只有愛閱讀,
愛繪本的爸媽,
尋找親子閱讀路上的相伴的知己,
然後,一起探索我們未認識的繪本國度。
利申:祈臨媽媽是「爸媽讀書會」的統籌之一,暫於自己網誌 po 文,方便日後查閱重溫。
「爸媽讀書會」詳情請參閱以下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amareadingclub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