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城市裡的最後一棵樹》和《愛讀書的樹》,孩子比較喜歡哪一本? (繪本文本分析)
響應綠腳丫的活動,近來跟兒子讀了很多有關樹的繪本。一找之下,才發現「樹」是繪本創作的一個大題目,像「愛心樹」、「誕生樹」、「和平樹」、「樹的聲音」和「哇比和莎比」、「頭上長芽了」等。最近也找來的兩本,讀來很有意思:第一本是《愛讀書的樹》,第二本是《城市裡的最後一棵樹》。兩本書裡的樹都被毀掉,後來也獲得重生,內容很多相似的地方。但是,孩子讀過以後,一致選了《城市裡的最後一棵樹》,天天捧著不放,弟弟還說這是他最愛的繪本。
我很有興趣探討孩子為什麼如此喜歡一本繪本,他們的鑒賞重點是什麼。當然,你拋出這樣的問題,如果孩子好心情的話,會回你「不知道」。正在忙著玩的話,根本不會理睬你。這回我自己來,對兩個故事的文本作個比較:
兩本繪本,也有大致相同的主線:樹跟主角(孩子)有很好的關係,為孩子帶來很多歡樂。一天,樹被毀了,孩子傷心之餘,想方法把樹的生命延續,到最後大團圓結局。
(1) 樹跟孩子的連繫
- 在《愛讀書的樹》裡面,樹種在主角家的後園,它好像是有生命似的,經常陪著主角看書,有時還會在書裡留下一塊樹葉,就像它曾偷偷進書房翻書頁。
比較: 《愛讀書的樹》中,後園能有一棵樹。在香港這個連住也成問題的地方,幾近不可能。孩子沒有同感,難以產生共鳴。那棵樹跟孩子的相處也是相對靜態的,主要是看書。《城市裡的最後一棵樹》中的描述,比較接近大城市的情況,樹越來越少。而這棵樹跟孩子相處的方處比較活潑,除了看書以外,也會爬爬樹、吹吹涼風,比較有童趣。
2. 樹的毀滅
- 在《愛讀書的樹》裡,樹被雷擊中,打死了,變得黑黑的。
- 在《城市裡的最後一棵樹》裡,樹被整棵砍掉。
比較:同樣是樹被毀掉,《愛讀書的樹》裡的樹變黑了,枯死了,但形態還在,孩子未必感受到樹消失了所帶來的震撼。在《城市裡的最後一棵樹》,畫面只是表達孩子在砍剩的樹幹上抱頭痛哭,簡單明白,且能帶來很大的震撼。換句話說,這種畫法是孩子能明白的「語言」,也就是孩子能憑認知和想象來充份理解內容。樹被毀掉一幕是故事的高潮,《城市裡的最後一棵樹》處理得比較出色,容易產生情緒上的強烈對比,從而打動孩子。
- 在《愛讀書的樹》裡面,媽媽帶孩子把死掉的樹幹磨成粉末,加工成為紙張。然後讓孩子在上面書寫、畫畫,再合起來變成一本書,作者說那本就是讀者拿在手上的《愛讀書的樹》了。作者還說,如果孩子經常讀這書,樹會很開心。
- 在《城市裡的最後一棵樹》裡,主角傷心過後,發現路上還有一根青翠的樹枝,決定把它種在自己的三輪車後面放東西的地方。他踩著三輪車到城市的各個角落。然後,美好的事情就發生了,其他人也開始栽種植物,城市到處變得綠油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